文|莫恩盟 编|深海
年内股价下跌近七成、市值蒸发62亿元(截至美东时间12月27日收盘),凭借水滴筹被大众所熟知的水滴公司如今却成了“水滴愁”。
回顾水滴公司一路走来的历程,自水滴互助、水滴筹等上线以来,公司就时常被各种争议所环绕。2021年5月,在纽交所敲响上市钟声的第一天,水滴公司的股价便破发。如今,水滴公司的股价更是在1美元的退市警戒线上徘徊。
水滴公司当前在资本市场上不受“宠爱”的遭遇,除了曾卷入的各种争议外,公司颓软的业绩或许也逃脱不了干系。不久前水滴公司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1.1%。相比此前单季营收超过8亿元的高光时刻,这已是水滴公司连续4个季度营收未能超过7亿元。
营收不太给力的同时,水滴公司的净利润指标也拉响了警报。不论是今年第三季度,还是前三季度,水滴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均减少了七成以上。而从成立以来水滴筹至今仍未实现盈利,今年第三季度,水滴筹的经营利润约为-6879万元。
此外,水滴公司的在职员工数自2019年达到巅峰后开始不断下滑,从2019年末的5010人减少到了去年年末的2719人。
年内股价下跌近七成,市值蒸发62亿元
今年以来,不少中概股在资本市场的表现难以让投资者满意。已经进入第八个发展年头的水滴公司,便是其中的一员。
截至美东时间12月27日收盘,水滴公司股价报收1.04美元/股,最新市值为3.97亿美元。雷达财经通过同花顺iFinD了解到,年初至今,水滴公司的股价跌幅达到68.77%,市值蒸发8.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2亿元)。
2016年4月,作为美团创业团队第10号员工的沈鹏,离开美团成立了水滴公司,并于同年5月和7月分别上线了水滴互助和水滴筹。此后,水滴公司频频获得资本的青睐。
天眼查显示,仅仅几年时间,水滴公司便完成了7轮融资,获得包括腾讯投资、蓝驰创投、创新工场、高榕资本、IDG 资本、美团战略投资部、中金资本、真格基金等在内的众多知名投资机构的鼎力支持。
2021年5月7日,水滴公司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尽管水滴公司成功登陆美股,但其在资本市场经受的考验才刚刚开始。水滴公司摘得纽交所“保险科技第一股”称号的第一天,其股价便跌破发行价,首日跌幅近20%。
彼时,水滴公司联合创始人、保险保障事业群总经理杨光在接受媒体群访时表示,公司更多关注长期发展,第一天的表现不代表后续的表现,短期价格波动并不会对公司产生太大影响。
在杨光看来,公司上市后融资渠道更多元,成本也更低。同时,上市也可将公司更为透明地展现在公众面前,接受社会监督。此外,无论是在业务合规层面,还是资本市场和财务合规方面,都能用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自我要求,让公司未来发展更为健康。
根据纽交所上市规则,如果上市公司连续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低于1美元,公司必须在6个月内将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和最近30个交易日的平均收盘价恢复到1美元以上,否则将触发纽交所强制摘牌、停止交易。
而水滴公司当前1.04美元的股价,已经接近1美元退市警戒线。面对近期同样萎靡的股价表现,甚至有投资者在股吧调侃道,“这公司不退市都对不起大众”。
根据水滴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水滴筹上线以来累计约有4.45亿用户向超过303万名患者捐赠613亿元。然而,将“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作为使命的水滴公司,从它成为一家商业公司的那天起就伴随着各种争议。
水滴公司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的同时,诸如“公益变生意”、“把慈善当生意”的质疑声音也越来越多。2019年5月,德云社相声演员吴鹤臣突发脑溢血住院,在有车有房的条件下,其家人通过水滴筹平台发起百万众筹的举动引发热议。
同年11月,又有媒体报道称,水滴筹员工在医院进行“扫楼式推销”,员工在未核实患者病情、财产状况等资料的情况下,随意套用模板编故事、随意填写筹款金额,并鼓励患者积极转发。
2020年4月,一段名为“水滴筹员工下毒手脚踹轻松筹员工”的视频,冲上微博热搜。2022年,“水滴筹筹款中介抽成最高达70%”的话题,又再次把水滴筹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外界的各种争议,水滴公司创始人沈鹏曾表示,水滴筹并非水滴的全部,只占公司业务的一小部分,“公众把我们当公益组织,是对我们比较大的误解”。水滴筹也强调,平台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组织或个人向筹款人提供所谓的推广服务。所谓的筹款中介是由部分恶意推广的第三方商业组织运作,为筹款人提供不正当筹款方式的服务。
营收同比下滑,主要依赖保险相关收入
水滴公司在资本市场上遭受的“冷眼”,一定程度上或许也与公司颓软的业绩有关。12月7日,水滴公司刚刚发布了截至2023年9月30日未经审计的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水滴公司录得营收6.86亿元。虽然单季6.86亿元的营收规模与上一季度6.79亿元的营收相比实现1%的增长,但相较去年第三季度7.72亿元的营收却下降了11.1%。
与此同时,本季度也是水滴公司自去年第三季度后连续4个季度的单季营收未能超过7亿元。而此前的2020Q4、2021Q1、2021Q2,水滴公司的单季营收甚至还曾达到8.3亿元、8.83亿元、9.39亿元的规模。
若将时间范围进一步放大,今年前三季度,水滴公司的营收为19.71亿元,与上年同期21.22亿元的营收相比同样有所下滑,跌幅为7.11%。
具体来看,水滴公司目前的营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板块,它们分别是保险相关收入(包括保险经纪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众筹服务费(患者成功提取众筹资金后所获得的服务收入)、数字化临床试验解决方案收入(从包括生物制药公司和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在内的客户中获得的服务收入)。
今年第三季度,水滴公司的保险相关收入为6.19亿元,与上年同期6.94亿元的规模相比下降10.7%,这主要是由于从保险公司赚取的经纪佣金收入有所减少。不过,保险相关收入仍撑起了水滴公司绝大部分的营收,占水滴公司总营收的占比约为九成。
据了解,水滴公司的一个主要职责是运营水滴医疗众筹平台,通过互联网提供众筹相关服务,让高额医疗费用的患者通过技术向爱心人士寻求帮助。在此过程中,水滴公司提供的医疗众筹服务一般包括提供技术和互联网支持、管理、审查和监督众筹活动、提供全面的风险管理和反欺诈措施以及促进资金的收取和转移。
不过,相比保险相关收入,水滴公司目前来自众筹服务费的规模要小不少。今年第三季度,众筹服务费为水滴公司贡献3600万元的收入,与上年同期5900万元的收入相比跌幅接近四成。
此外,水滴公司还会为客户匹配合格且合适的患者参加临床试验,并为成功的匹配产生数字临床试验解决方案收入,水滴公司通常向客户收取每次成功匹配的固定单价。
今年第三季度,水滴公司来自数字化临床试验解决方案的收入为2760万元,较2022年同期的1720万元实现60.7%的增长,这也是水滴公司三大板块中唯一一个在本季度营收实现增长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9日,水滴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将以总价3.6亿元分阶段收购深圳存真求实科技有限公司,即“深蓝保”。第一阶段交割56%股权,于2023年6月完成;第二阶段交割4%的股权,在第一次交割后六个月内完成,剩余的40%将在三年内完成。
据悉,深蓝保是一家持有全国性保险经纪牌照,具备保险网销资质的保险公司,其深耕保险科普和产品测评领域,同时还提供从风险评估、方案规划到协助理赔的一站式服务。水滴公司收购深蓝保的意图,或许是为了推动业绩增长。
据水滴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鹏透露,水滴公司本季度已完成对深蓝保60%股权的收购。与深蓝宝的协同,极大提升了水滴公司服务长期保险用户的整体能力。
本季度,水滴保险市场、深蓝宝保险市场等保险业务产生的长期保单的首年度保费达6.44亿元,占全年收益的比重为38%,同比增长16.6%。而水滴公司本季度6.86亿元的营收中,深蓝保也贡献了4620万元。
连续七个季度盈利背后,净利润大幅缩水
“我们很高兴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对于公司本季度在盈利方面的表现,水滴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鹏激动地表示。然而,“一把手”口中对于公司盈利能力的肯定,背后却暗藏隐忧。
今年第三季度,水滴公司的净利润为3630万元,与上年同期1.7亿元的净利润相比减少了78.58%。相比三季度营收11.1%的降幅,水滴公司本季度净利润的降幅更为夸张。若将时间范围进一步放大,水滴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同样从上年同期的4.82亿元下跌77.62%至1.08亿元。
进一步拆解可知,水滴公司本季度的运营成本和费用总额同比增长 7.6%,达到6.89亿元。其中,深蓝保的运营成本和费用为6370万元。
具体来看,今年第三季度,水滴公司的运营成本从上年同期的3.41亿元下降到了3.12亿元,同比减少8.5%。
由于研发人员成本和股权激励费用减少等原因,水滴公司的研发费用从去年第三季度的7840万元下降到了今年第三季度的7390万元,同比减少5.7%。
然而,与运营成本、研发费用同比出现下降相反的是,本季度水滴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却大增。财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水滴公司的销售和营销费用达到1.88亿元,与上年同期的1.38亿元相比增长了36.1%。
对此,水滴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公司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将深蓝保的财务报表并入到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当中,深蓝保的合并产生了2810万元的销售和营销费用。此外,第三方流量渠道费用增加了1440 万元,销售和营销人员成本以及股权激励费用增加了910万元。
与此同时,水滴公司本季度的一般及管理费用也大幅攀升。去年第三季度,水滴公司的一般及管理费用为8200 万元,但到了今年第三季度,水滴公司的该项费用增长到了1.15亿元,同比增加了39.7%。而造成该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也与水滴公司合并深蓝宝财务报表有关。
而让水滴公司屡次卷入争议的水滴筹,还成为了公司盈利方面的“拖油瓶”。12月14日,水滴筹首批平台监督员到访水滴,参加了以“开放透明汇聚信任”为主题的用户开放日活动。平台监督员现场研读了大华会计师事务所对水滴筹的资金审计报告。据报告显示,水滴筹的整体营业利润为负,单季度亏损额超过6000万元,水滴筹业务板块营业成本及费用主要由运营成本和研发成本构成。
对此,水滴筹产品运营负责人在现场表示,“水滴筹上线以来一直亏损,是由水滴公司保险等业务收入进行补贴。我们会持续加大对水滴筹患者的投入,保证平台筹款资金的公开透明,确保水滴筹这一非盈利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而翻看近年的员工数据,水滴公司的员工规模在2019年达到峰值后开始逐年下滑。据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2019年末,水滴公司的在职员工人数达到5010人,相比上一年末的1287人增加了3723人。
但此后水滴公司的员工数开始回落,从2019年末的5000多人掉到2020年末的4291人,又掉到2021年的2936人。截至去年年末,水滴公司的在职员工人数为2719人,规模相当于2019年末的54%。
这期间,水滴公司的人均创收金额从2018年的18.5万元一路上涨到了2021年的109.19万元。但去年水滴公司的人均创收金额开始下降,从上一年的109.19万元降到了103.04万元。
不过,得益于净利润的扭亏为盈,水滴公司的人均创利指标于去年扭正,达到22.35万元。但若以公司截至去年末2719人的在职员工人数以及今年前三季度1.08亿元的净利润计算,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人均创利3.97万元,相较2022年22.35万元的人均创利大幅缩水。
业绩、股价遭受双重考验的水滴公司,接下来能否摆脱“水滴愁”的命运?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请登录后查看回复内容